花开N朵各表一支 从无反相机的混乱命名说起
- +1 你赞过了
【天极网数码频道】自2008年松下发布第一台无反相机松下DMC-G1以来,在短短的几年内,无反相机迅速成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直到今天,无反相机已经从刚开始的松下和奥巴独大发展为包括尼康、索尼、富士、三星、宾得、佳能在内的八大数码相机厂商。也许正是因为过快的发展速度,导致现在各厂商对自家的无反相机称呼各不相同,一片混乱。
不过这种混乱仅仅局限于业内人士,消费者还是更愿意将无反相机简单的称呼为“微单”,这个表述形象的概括了无反相机的特点:微,微型小巧;单,单反画质。更深层次的说,大家理解的微单就是无反光镜可换镜头的数码相机。不过当大家看到各大媒体错综复杂的称呼时,还是有点摸不着头脑。
花开N朵各表一枝 从无反相机的混乱命名说起
无反相机混乱的命名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松下将自家的无反相机一直称为“可换镜头的数码相机”,整整十个字,并且怎么简称都感觉不太对劲儿。而奥林巴斯也曾在发布会上说过,要将自家无反相机产品的命名交由消费者和媒体,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这种放任自流的态度也正说明了无反相机市场的不成熟,还没有一个特定的称呼能够完全概括其属性。后来当索尼加入无反市场争夺战之后,迅速将自家的NEX系列命名为“微单”,并注册了微单™商标。自此,其他所有的数码厂商都不能够再以微单来称呼自家的无反相机。
索尼的注册加剧了无反相机的命名混乱。松下和奥巴更名为“微型单电数码相机”;尼康1系自称“可换镜数码相机”;三星坚持将自家的NX系列称为“数码单电相机”;富士家的X系列叫做“高级可换镜头相机”;而最后加入的佳能,则命名为“微型可换镜数码相机”。除了索尼NEX系列的“微单™”,其他的称呼都繁杂冗长,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简称。
读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要问,那我们之间说过的单电呢?是不是可以用单电来统称无反相机?甭想了,索尼又一次充分发挥了其品牌意识,在注册完“微单™”商标没多久,就将自家的α两位数相机注册了单电商标,现在,单电仅指索尼α33、α55、α77、α99及其后续机型。索尼赋予了“单电”全新的定义:具备全手动操作,采用固定式半透镜技术(Translucent Mirror Technology)、电子取景器的相机。其中固定式半透镜技术对成像影响很大,争议很多,只有索尼独家采用。
无反相机发展现状
鉴于这些乱七八糟的称呼已经把大家搞得糊涂了,日本CIPA声明2012年开始将在其每月的数码相机销售统计分类中引入一个全新的类别,这个新的类别就是“Non-reflex”——无反相机。自此,CIPA就由之前的可换镜头相机(包括单反、微单、单电)变更为无反相机和单反相机两类。
可换镜头相机分类图示
这样的一命名看起来似乎是简单了,但是消费者并不会买账,大家都微单微单的叫习惯了,岂是你说改就能改的了的。在这样混乱命名的情势下,我们不难看出,无反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大的变动,首先是这种介于卡片和单反之间的产品对了消费者的路子,无论是专业爱好者或入门玩家都能掌控。有市场自然就有了竞争,各大厂商纷纷看准了无反市场这块肥肉,都想上去插一脚,况且无反相机从面市到现在不过5年,发展的还不是很成熟,谁都有机会成为下一阶段的赢家,不像单反,基本已经形成佳能尼康独大的局面,别家也想插也插不上手。那么,谁做的更好,更能吸引消费者,就能占领这块市场。
索尼高端微单NEX-7
然而问题的关键也在这里,现在的无反市场风云幻变,新技术不断的被研发,新产品不断的上市,根本说不清谁占优势。老一批的松下奥巴胜在起步早,无论是镜头群还是附件都遥遥领先,但是由于其M4/3系统的限制,已经逐渐赶不上玩家对高像素的需求,索尼微单率先采用了APS-C画幅,这个技术巨头以牺牲了单反来争抢无反市场,成果斐然。短短3年,索尼微单可以说已经走上了无反相机的顶端,无论是画质还是镜头群都有很好的平衡,是目前最得消费者欢心的,当然,这也只是暂时的。
各大品牌的无反相机
有意思的是,在无反市场,各大厂商并没有循规蹈矩,都另辟蹊径求发展。尼康1系打的是高速对焦的王牌,不过据说效果不怎么样;三星NX系列作为唯一非日系的无反相机,以智能为卖点,也是目前唯一一款可以上网发微博的无反相机,槽点多多;富士X系列则是唱起了最炫复古风,在高品质的前提下以外型为卖点,成功突破;宾得生怕没自己什么事儿了,于是从挖掘女性用户开始,把无反相机做的小到你无法想象,甚至能当钥匙扣,不过这样小的无反相机也别指望它能有什么好的画质了;佳能作为最后一个加入无反阵营的厂商,像个真正的大boss一样用自己扎实的镜头群说话:我大佳能无人能及的EF镜头群全都能转接到EOS M上,谁还有什么想说的?
无反相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所谓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目前无反相机的混乱局面是数码相机变革的必经之路,然而也必定是暂时的, 关于未来无反相机的发展趋势总结为以下几点。
1、 体积更加缩小
无反相机介于卡片和单反之间,其优势就在于卡片的体积和单反的画质兼得,这样一来,如何能把无反相机做的更小的同时又不损失高画质就成为各厂商攻克的难题。
事实上从一开始,索尼的NEX-5C就在体积方面做出了典范。身为APS-C画幅出身的无反相机,居然体积做的比当时M4/3系统的无反相机体积还要小。这一举动无疑引起了各大厂商的纷纷回应。自此,这场“减肥风暴”就正式拉开了帷幕。
索尼NEX-5C
说到小体积就不得不提宾得,以前我们觉得所谓无反相机就必须满足三个特点:无反光镜、可换镜头、至少M4/3规格尺寸图像传感器。可是宾得Q的出现彻底颠覆了第三条的标准,让大家不得不尽快更新自己对于无反相机的观念。
宾得Q
佳能也是大底小体积的代表,作为最后一个跨入无反大门的厂商,佳能小心谨慎,EOS M拥有傲人的APS-C大底,同时在外型上非常小巧,完胜其他APS-C画幅的无反相机。
2、 触控屏操作
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习惯用手触的方式来操作设备,松下是最早在无反相机上加入触控屏的厂商,但当时的触控仅用户触摸对焦和快门,这一技术也在奥巴的旗舰机型E-P3上得到了应用。不久之后,索尼NEX-5N、三星NX200、佳能EOS M也加入了触控屏,让拍摄更加便捷。
佳能EOS M
3、 对焦速度提升
由于没有了反光板,无反相机无法像单反相机那样反射入射光线利用相位侦测模块进行相位对焦,只能采用对比侦测对焦。这样有什么问题?那要清楚两种对焦方式差异,相位检测对焦可以瞬间检测到焦点的位置,靠前还是靠后,而对比反差式对焦则是要搜寻对比度的最大值,有一个反复搜寻的过程,因此在速度上相比相位检测对焦更慢。正因为如此,如何改进对焦速度也是无反相机的一个大考验。
M4/3系统无反相机给出的策略是提高对焦传感器的刷新率,松下DMC-GH2为120帧,也就是一秒读取120张图像,同时可以根据焦点位置而调整焦点的搜寻速度,例如当距离焦点位置较远时检测加速,当接近焦点时则放慢速度回归精确检测。
而APS-C画幅无反相机则更多的开始运用相位/反差混合对焦方式,索尼NEX-5R和佳能EOS M都是范例。混合对焦方式是先利用相位对焦快速确定对焦点,提高对焦速度;然后用反差式对焦微调,从而达到较高的对焦精度。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让对焦升级的途径。
各无反系统综合评价及预测
看完了这么多,以下是慕儿对于各系统无反相机的综合评价和未来展望。无反相机能不能革了单反的命,取代单反的地位,我认为是不太可能的。说句不怎么好听的话,无反相机实际上是“先天不足”的单反,那么就从这一点上讲,它就应该有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是和单反抢市场。正所谓,做自己的无反,让卡片和单反羡慕去吧!
各无反系统的综合评价及预测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
+1 你赞过了